前言:
今年刚从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张双,来到泰康之家·湘园记忆照护区成为了一名护理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同理心,收到了一群特殊“粉丝”——24位患有认知症的爹爹娭毑的笑容和掌声。近日,《长沙晚报》记者走访湘园,对这位00后姑娘进行了采访报道,以下为报道全文。
01
打破认知:
接纳并认可是照护好长辈的前提
近日,记者走进泰康之家·湘园的记忆照护区,恰是午饭时,只见一群白发苍苍的爹爹娭毑正围着两个长桌吃饭。
“奶奶,来吃一口,可好吃了。”笑容满面的张双一手端碗一手拿勺子,微微蹲下身,给闹情绪不吃饭的李奶奶耐心喂饭。张双喂一口,李奶奶就吃一口。偶尔李奶奶会把喂进嘴里的饭吐出来,张双温柔地“哄着”说:“奶奶,吃完饭我们就一起看你喜欢的电视节目。”
湘园护理员张双与长辈互动
她青春洋溢的脸庞给护理区增添了不少朝气;她的耐心温情给爷爷奶奶们带来了很多温暖。
“让长辈们吃饭很重要,认知症长辈因为大脑神经的损伤,有时候会不知道饿或者拒绝吃饭。”张双介绍道,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认知症长辈的营养照护。
原来,认知症会导致长者记忆力退化和时空混乱,会让长辈不理解“为何要吃饭”;或因为心情郁闷导致“不愿意吃饭”;也有长辈无法觉察到自己饥饿而“不知要吃饭”。
但对于长辈们而言,充足的营养摄入是照护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会根据长辈们各自的身体状况和饮食特点制订他们的餐饮计划,保证营养摄入。”张双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她就过来实习了,一开始很不适应。
在她刚实习时,遇到一位爷爷,拒绝进食,最长有三天三夜水米不进,短短半个月便暴瘦了5公斤。这位爷爷又比较沉默,不喜欢表达,也不愿意跟照护人员沟通。无奈之下,经与家属以及医生深入沟通,大家想尝试给他插鼻饲管,帮助他摄入营养。没想到刘爷爷大发脾气,特别抗拒。
“当时很委屈,在家我都没这么照顾过爷爷奶奶。”好在经过及时的专业指导后,张双才对认知症长辈有了真正的认识,也终于理解了他们因为能力的下降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情感体验和需求。她决定要用更多耐心、爱心,并使用专业技巧来与刘爷爷建立“联结”。她会时不时“无事献殷勤”,给他送水、送牛奶、送粥,慢慢建立熟悉感,并尝试用同理心让爷爷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认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刘爷爷终于可以顺利进食了。
张双耐心陪长辈做游戏,逗长辈开心
“通过这个事情,我意识到要照顾好长辈们不仅需要耐心、细心和爱心,更重要的是走进他们的世界,真正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张双说。
02
重塑理念:
照护认知症长辈是门技术活
过去在很多人眼里,“养老护理员”等同于“老年人的保姆”,职业认同感不高,不少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儿女大学毕业后去“给老年人当保姆,端屎端尿”。
对此,张双笑道,自己没想那么多。“把爷爷奶奶们照顾好,获得他们子女们的认可,我有了满满获得感和成就感!”
前段时间,这里入住了一位86岁高龄的长辈,之前他已经在国外的养老院卧床、插管了大半年。通过细心观察,张双发现他对于感官刺激有着积极反应,比如在他焦躁的时候,轻轻抚摸他,通过触觉可以舒缓他的情绪。于是张双和同事们就尝试每天对其进行多感官刺激疗法,通过按摩、抚触、灯光、音乐、香薰等为长辈提供不同的感官刺激。忽然有一天,张双扶着长辈的时候,发现他居然能走路了。“这份成就感,真是难以言表!”
照顾好长辈,尤其是有认知症的长辈们,其实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
张双通过“娃娃疗愈”与认知症长辈互动
对于这些特殊的长辈,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他们一觉醒来昨天的人和事可能就不记得了。因此,每天清早,张双都会以崭新的姿态和满面的笑容重复着昨天打招呼的话:“奶奶早上好,我是张双,我是来照顾您的!”
张双告诉记者,虽然这些长辈的记忆很短暂,但通过熟悉他们的人生故事,细心观察他们的需求,然后“投其所好”,在新的一天里,她便能迅速跟他们成为朋友。
“跟长辈们相处时,首先要认同他们,而不是反驳他们,事实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长辈的情绪和感受。”张双分享起工作心得:比如,本来刚刚吃完饭,但长辈非说怎么还不吃饭。你千万别告诉他“已经吃过了”。他会不理解,因为他确实是忘记了吃过饭这件事了。你得告诉他“好的,再过一会儿马上就吃饭了。”然后拿一点点小点心给他吃,带他看电视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忘记“吃饭”这件事。
每个人都会老,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急需更多优秀的养老护理人员。聊起职业规划,张双打算深耕养老行业,持续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考取“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证书,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照护好每一位爷爷奶奶。“我在湘园工作很开心,也希望通过自己和小伙伴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长辈来泰康之家幸福养老!”
长沙晚报多媒体数字报报道版面
本文转载自
【长沙晚报多媒体数字报】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