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来临,手抄报少不了。这个暑假,宁波凯健夏映苑的长者和员工们,也一起动手制作了“城市记忆”的手抄报,有宁波地标性建筑天封塔、鼓楼,有宁波特色美食汤圆、红膏炝蟹,更有长者关于宁波城市变迁的记忆。从“90后”到“00后”,从选题构思到绘画制作,流露出对宁波的热爱与深情。
第一组:味蕾时光·宁波情长
78岁何奶奶的故事,从一碗宁波汤圆开始。7岁时,她跟随父母前往甘肃,身在异乡的母亲经常自制汤圆,那便是她记忆里家乡的味道。初中回到宁波后,宁波二中的食堂美味、城隍庙四分钱一碗的番薯胡辣、逢年过节吃到的拇指大小的炝蟹以及可以蘸醋吃的鳗鲞……也成为她重要的青春记忆。
信息部梅旭东作为北仑人,海鲜就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味道。“北仑靠海,小时候顿顿海鲜,那时候价格也很便宜。红膏炝蟹,一般性都是盐焗,小时候不要吃,老一辈宁波人吃得很咸。长大后,海鲜的做法变多了,葱油、清蒸,都挺好吃的。”
第二组:改革风云·地标印记
89岁的郑奶奶和活动部金灵一起完成了这幅作品。郑奶奶亲手一笔一划写下“宁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到宁波港的崛起,再到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宁波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活动部的金灵与奶奶携手,将宁波书城、南部商务区、琴桥、玉米楼等地标性建筑跃然纸上,它们不仅是城市的风景线,更是宁波发展变迁的生动注脚。
同时,金灵也补充道,一位入住爷爷有些认知障碍,但对宁波和丰纱厂却记忆深刻,以前很多老一辈人那边上班。她希望,这幅作品能够帮助更多长者寻回曾经的记忆。
第三组:古今交融·文化回响
90岁叶爷爷和00后护士王佳丽的作品,绘画了浙江文化印记河姆渡和充满异域风情的江北天主教堂,这也让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从不同视角领略到了另一番宁波风味。
从他们二人的对话中,我们也更加深刻了解到宁波凯健夏映苑所在的鄞州区,从“乡下”到现代都市的华丽转身,展现了宁波无限的活力与希望。正如叶爷爷所说:“宁波本来很落后,后来慢慢发展起来了,高楼大厦也建起来了,和过去完全不一样。”
第四组:鼓楼记忆·台风印象
86岁的胡奶奶以鼓楼为轴,缓缓铺开了一段段儿时的记忆。小时候,她住在药行街,每到炎热的六月,便会前往鼓楼乘凉,那里很凉快,人也很多。手抄报上的天封塔,也是她常常去玩耍的地方,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民谣传唱。
行政部魏晓宇作为北方人,对宁波最深的印象是气候,尤其是宁波的台风天。如今,她已经来宁波十几年了,也渐渐适应了南方的天气。
宁波凯健夏映苑
“城市记忆”活动,
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
对宁波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深情。
一幅幅生动的城市画卷,
从美食到地标建筑,
从城市变迁到发展崛起,
每个故事都是宁波的珍贵记忆。
让我们在这些手抄报作品中,
感受宁波的过去与现在,
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