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怎么过?”
看似简单不过的几个字
却成了困住无数老年人的一道难题
有人说,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有人说,买辆房车,去周游世界
有人说,在家看孙子,养养花花草草……
然而,“得过且过”是无奈之举
“周游世界”不是长久之计
“照顾孙子”却忽略了自己
无论如何选择
似乎都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但是在泰康之家·申园居民
章叔叔(笔名益斌)身上
我们找到了另一种可能
80岁的益斌老师
曾是上海永久自行车企业集团首任理事长
对于养老,他从自身的人生阅历出发
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养老观
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正能量满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章叔叔
学习他的人生智慧吧~
泰康居民金句:
“老是自然规律,谁都会老。如何养老,是摆在每个老年人面前的终生大事!老了,要不服老。要拥有年轻的心态、不屈不挠的意志、健康豁达的心理、愉悦喜乐的生活态度。重拾年轻时的兴趣爱好、适合自己体能的锻炼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益斌
泰康之家·申园居民
章叔叔,笔名益斌,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市,1967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高级会计师。曾当过机关干部,大厂厂长,组建过上海永久自行车企业集团并任首任理事长。常年派驻香港,任中资企业老总、南洋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上海四季酒店业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曾任上海市9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7届、8届、9届政协委员。
章叔叔,更喜欢别人称呼他的笔名“益斌”。今年,是他入住泰康之家·申园的第三个年头。近三年来,益斌老师不仅笔耕不辍地记录自己在申园的养老生活,也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可谓是申园居民里对养老问题思考的最为深入透彻的长者之一。
年轻时和工作中的益斌老师
益斌老师的工作阅历,用“精彩”二字毫不为过。当过机关干部、干过大厂厂长、组建了上海永久自行车企业集团并任首任理事长,还曾担任南洋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上海四季酒店业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益斌老师退休不退场,仍旧服务于社会
退休后的益斌老师也没闲着,他归纳为做了四件事:一是利用自己的工作特长专业技术服务于社会,再迈新征程;二是参与了多家高端国际品牌酒店的咨询工作;三是在上海老建筑旧洋房修缮保护工程上献计出力。
益斌老师编撰的《永久故事》
要说让他最引以为傲的,便是完成了《永久故事》一书的编纂工作。这本《永久故事》是在110多位永久自行车厂退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2020年出版的图书,全景式地记录了上海自行车厂发展和永久自行车企业集团国企改革的艰辛历程。
2017年底,益斌老师送别了自己百岁仙逝的老母亲。从那时开始,是选择到国外养老还是国内养老、如何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成为他和家人们考虑的焦点。
益斌老师与爱人
考虑到自己最主要的是亲戚、朋友、同事都在国内,所以对儿子让去国外养老的邀请,益斌老师明确表达了拒绝。而且在他看来,硬件上,国内养老设施不比国外差,服务、管理上经过多年的发展,进步也很明显。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老年人选择到国外养老面临着很多的难题,如:
沟通障碍。国外养老首先遇到的便是是语言难关,无论是买药还是看病沟通交流起来都比较麻烦,看不懂外国药品说明,让国外养老的中国老年人很苦恼。不适应餐饮口味。中国老年人在餐饮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多数养老院没有中国菜,每天吃生菜、牛扒、汉堡也会吃膩。生活成本高昂。中国老人在外国,由于不是纳税人,购买医疗保险费用高昂。加之子女繁忙,无时间陪伴左右,请钟点工或保姆费用也不便宜。
确定了在国内养老的方案后,具体选择入住什么样的养老机构的问题上,益斌老师同样做了全面而严谨的比较与思考。
益斌老师与爱人在泰康之家·申园
益斌老师曾参加过上海市政协组织的有关养老领域的课题调研活动,既走访了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养老机构,也经常利用到海外旅游探亲的机会,实地考察加拿大、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香港等地十多处养老机构,对中外养老机构和养老方式的特点有着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经过多番比较后,益斌老师认为,泰康之家起步早、有实力、规模大、全国知名,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具体到位于上海的泰康之家·申园,历经7年多的发展,申园已经有了成熟的运营经验,这里的工作团队也值得信赖和期待。
于是在2021年7月,益斌老师携爱人正式入住申园,开始了作为泰康居民的生活。
益斌老师与爱人在申园
入住申园后,益斌老师和爱人生活安排的丰富且有格调。二老每天会和好友、邻居相约喝下午茶,一起聊聊天;或者去活力中心KTV唱卡拉0K;晚餐后在园里散散步,然后打5局桌球;定期去健身房运动;每周末观看两场电影;每一到两周会外出做经络理疗调理身体……
2年多来,对于申园的养老生活,益斌老师颇有自己的一番感受,特别是在管家服务、文娱活动、医养融合和社区建设方面,他给予中肯的评价。
01
管家服务
“管家团队始终在努力成长、进步,有责任感,这让我们很放心!”
管家小伙伴为长辈答疑解惑
前段时间,益斌老师的爱人入院体检。期间,管家陆永妹不仅帮助叔叔邮寄药品和病历资料,还帮忙代收快件,经常询问阿姨的身体近况。无微不至的关怀让益斌老师觉得暖心、安心,也对申园的服务团队更加信任和肯定。
02
文娱社交
“每位居民都能在这40多个俱乐部里找到志趣相投的好友,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受重视和被陪伴。”
益斌老师参加各类活动,并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益斌老师是个非常重视“朋友圈”的人,对于申园的文娱社交活动,他印象很深刻。在他看来,这些活动的组织不仅延缓了长者的衰老,也帮助长辈们拓展社交,不再孤单。
重视“朋友圈”在养老生活中的作用,源于益斌老师一位在海外养老的同窗的亲身经历。几年前这位叔叔买下了位于加拿大多伦多1000英尺的老年公寓,设施完备环境一流,也不时组织外出参观活动。然而,即便在加拿大生活工作了三四十年,叔叔和爱人还是感到没有朋友圈。邻里之间尽管语言没障碍,也都友好客气,但始终不能深谈。
03
医养融合
“国外就医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申园根本不用担心!”
上海泰康申园康复医院不定期举行科普及义诊活动
益斌老师另一位同窗,同样选择了到国外养老。这位叔叔因患癌症去美国某医疗中心医治,让他困惑的是,住院几个月没见到主治医生,所有检查、诊断、开药都是医生助手代劳,有些助手是各国来的留学生,有的是刚毕业的实习医生,沟通都成问题,这让他不免担心。由此,他得出结论,国外养老在就医上首先面临着病人和医生的沟通交流问题。虽然国外医院技术相对先进成熟,但在不懂英语且医学名词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就医成了最大的一个难题。
而在申园,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也不定期会来家中随访、监测各项身体指标,生病就医完全不必担心。
04
社区建设
“我给园区建设提出18条建议,申园以行动证明自己在努力进步!”
近三年来,益斌老师不仅在努力思考中国老年人的养老生活问题,也在为申园的建设与管理不断建言献策。他曾给社区建设提出了18条建议,申园管理团队及时就居民关切的问题做了升级完善,在文娱活动组织、餐品供应和加强同外部艺术团体联系等方面努力寻找突破点,得到了益斌老师的肯定。
益斌老师参加书画沙龙,分享自己的养老观
人老了,究竟要怎么过?这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一道人生难题。对养老有着深入调查研究的益斌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将对人生暮年的所感、所思、所悟汇总成了一篇近3000字的文章《老了,怎么过?》,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希望能为正在经历养老困惑的您带来一些感悟。
以下为文章全文
请您用心阅读
☟☟☟
《老了,怎么办?》
作者:益斌
2017年底,我送走了生我育我的百岁老母亲,就开始考虑我们自己的养老问题。由于参加过上海市政协组织的养老课题的调研,再加上对北美、澳洲、新西兰、日本、香港养老机构的探访,我有不少资料积累和人生感悟。写下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我个人对“养老”问题的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不同“养老”理念和心态的剖析。
现在老年人有多种生活状况:
一是与子女在一个城市生活的,不少老人还奔波在为第二代煮饭、料理家务的烦忙“买汰烧”事务中,为第三代接送学校,或奔波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各种教培班路上。有的甚至不顾自己的病、根本还来不及考虑自己的“养老”。
二是改革开放后,有人将子女送去国外留学深造。而现在他们仍在国外生活工作,或由于工作的原因,两代人不在一个城市生活。没有子孙在身边的老人,以前还不时去国外旅游探亲,现在“老了”,走不动了。老人还是习惯原来生活过的中国城市,而身边无亲人陪伴呵护。
三是一旦老人配偶因病走了一个,留下的单身老人更孤独无助;与子女共同生活不习惯;有新欢的,有的与子孙不合;父母老了,子女也无法尽孝。
四是有的老人病魔缠身,入院治疗周而复始,缺少护理陪伴;如果遇到两位老人都进医院治疗,家庭及子女不堪负担、困难重重。
五是现在独生子女的年轻人工作繁忙、自己事业上还要奋斗,顾了小的升学考试,就顾不了老人的为数不少。这也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现状。
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以下几种养老心态和现状:
一是认为自己退休不久,还不到“养老”的时光,有的还要发挥余热,正在继续做没完成的事业;
二是认为“养老”是多少年以后的事,现在还处在能“活蹦乱跳”的时光,考虑“养老”为时过早。
三是尚需帮事业有成的子女一把、或为第三代“不输在起跑线上”,而继续发挥老人的“余热”。
四是一生“省吃俭用”,积累的资金不愿花在自己“养老”环节上,供自己享用;担心日后医疗抢救入院的费用高昂,担心子孙工作难寻,或供第三代的培养费用支出,而不肯眼下付出“养老投资”。
五是现在还不是年纪很大的老人们,还在等待第二代事业顺畅、第三代的出道成才,趁做得动时帮小辈一把,根本无计划,也没精力顾及自己的“养老”。
六是大多采取居家养老。他们习惯于原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最多请个钟点工帮助家务,等夫妻俩有人病了再说。
综观国内外多个养老机构现状:当今中国大城市在硬件上,与国外相差无几,软件上国内也正在奋起直追。养老事业的发展给国内养老社区增添了不断改善的空间,它的前景光明灿烂。
但也有人认为好的养老社区收费高昂,有的老人就是进了养老社区,也仍旧保留了原有的居住房屋,不愿出售或出租,担心有一天不适应养老社区生活,再返回原地。还没有“养老机构今后就是我的家”的概念。
另外,中国人到国外养老,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更不用说医学用语;其次是缺少亲朋好友的陪伴,没有了朋友圈,在外国养老院里孤独寂寞无助。不少人抱怨国外“好山好水好孤独”,他们的子女也一样,事业上处于奋斗阶段、培养第三代的任务不轻,没有精力来陪伴和尽孝。
社会上对老年的定义各有说法:过去七、八十岁,称之为老年。“七十古来稀”,现在随着医学科技发达、社会发展、养老事业的进步,人之寿命有了较大提升。有人拿出联合国对“老年人”评定的标准,说八十岁算“中年”?说随着医学发展,人之寿命活过120-130岁,是日后的常态……以什么心态看待自己“老”了,以什么心态养老、度老,是每个老年人应该持有的态度。也是他们的后辈必须正视的一个家庭大事。
泰康之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规模效应,为养老事业创造了成功经验。2020年起,泰康与尼尔森强强联合,连续四年发布《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围绕长寿时代打造长寿、健康、财富三大闭环,提出“高品质医疗+高品质养老=高品质人生”的理念。尼尔森总监肖洁菲围绕2023年医养白皮书核心內容介绍道:中高净值人群目前面临着健康状况下降的挑战,健康问题是他们对未来能否获得理想养老生活的最大担忧。实现健康百岁人生,需要依托“高品质人生公式”。高端医疗险是高质量医疗的必要配套,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高净值人群遇到过的就医痛点。为实现高质量养老,中高净值人群认为应提前做好健康与财富方面的准备,健康需要依托长期维护,财富资金也需要建立长期积累,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我们夫妻选择泰康之家·申园养老已两年多了,见到老人们热爱生活、活力养老、健康养老、文化养老的蓬勃景象。
莫言说,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无依无靠时,你就会明白,这辈子最亲的,并非血缘至亲,而是三样东西:信仰、人生经验和爱。这句话揭示了人生无常和生命的极端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会步入老年,会面临孤独和无助的时刻。
有人云:
一是信仰。对很多人来说,信仰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们相信某种宗教或哲学,并在这种信仰中找到了安慰和力量。当他们面临困难时,信仰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支持。即使在病床上,他们也可以从信仰中吸取力量。
二是人生经验。当一个人老去,他们积累的人生经验就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这种经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即使在病床中,他们也可以从这些经验中找到安慰和力量。
三是爱。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之一。特别是当我们老去,我们可能会发现,爱变得更加珍贵和重要。因为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和陪伴,也需要给予别人关爱和陪伴。这种情感的支持和安慰,往往比血脉至亲更加亲近和真实。
现在提倡“百岁人生、健康百岁”。注重健康养老、健身养老、文化养老、活力养老、愉悦养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欢度余生夕阳红。
有四点是我以为比较重要的:
第一,摆正养老心态、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养老方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第二,力所能及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尊严、愉悦到老,把余热、经验和爱心留给社会,留给家庭及子孙。
第三,合理安排自己财力、合理选择保健品,针对自己的病痛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及医治。
第四,尽早安排自己的身后事,有关房产的处置、资产金钱的安排,以及对小辈成长教育的期望……不要在身后给小辈留下麻烦,做个对社会、对家庭、对子孙负责任的老人!
老是自然规律,谁都会老。如何养老,是摆在每个老年人面前的终生大事!老了,要不服老。要拥有年轻的心态、不屈不挠的意志、健康豁达的心理、愉悦喜乐的生活态度。重拾年轻时的兴趣爱好、适合自己体能的锻炼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老了,要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调整生活节奏,从容地面对老年带来的各种变化。
老了,要放手让儿孙们自己创造新生活,儿孙自有儿孙福。
老了,要把一生的财富资产,用于自己的养老生活,趁走得动、吃得下时,享受人间美味、领略大好河山、世界风光。
老了,要有生活兴趣和爱好,愉悦心情、快活喜乐、使自己老年生活快乐潇洒每一天!
变老是自然规律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益斌老师那样
“老了,不服老。”
继续拥有年轻的心态、不屈不挠的意志
健康豁达的心理、愉悦喜乐的生活态度
从容地面对老年带来的各种变化
享受人间美味、领略大好河山
快乐潇洒每一天!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