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帮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更便捷
安养帮小程序
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更多服务
安养帮服务号
咨询养老顾问
400-6060-215

活得美好——生活信仰的高配

作为普通退休者,面对平凡而冗长的退休生活,如何找到自己活得幸福的更高层次的生活信仰呢?

退休后,学者李银河在博客中直言:“人生无意义。人生无意义,但我们应该赋予人生一定的意义,让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要生存,我们就需要一个社会角色;但生存的角色不代表生活的角色;更不能代表生命的角色。”

国内很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作家,同位1952年出生的毕淑敏也持这种观点: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李银河、毕淑敏等一批退休者的信仰,代表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普遍思维,这是中国独立思考的高端知识分子,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大国中,思考下的生活态度。在北大教授钱理群批判年青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语境下,这种大胆的观点——自己给自己建立一种信仰,是超越国家、民族和党派的一种个人信仰。

退休者的思考

退休达人:李银河

思考主题:赋予人生以意义

微信图片_20190318102304.png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17岁开始了五年的知青生活。1974年,考上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回京进入光明日报社当编辑。1980年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博连读,88年毕业回国。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性学家之一,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著作有《女性权力的崛起》《虐恋亚文化》《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穷人与富人——中国城市家庭贫富分化调查》,与王小波合著《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李银河在博客中这样说:

人生苦短,在宇宙的背景中,连地球、银河系都显得那么渺小,更不必说我们人类的一生。在虚无主义者的眼中,人生从本质上讲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他们同时也告诉我们,有些事却对人生有意义。什么是对人生有意义的事呢?我们的人生该用什么来填满才不虚此行呢?

人为什么要在世上匆匆忙忙地奔来跑去

一位哲人说:“人必须完全自觉个人在这个无意义的世界中的不合理的存在,才能解脱。”

我常常能够深刻感到生命的无意义、不合理。人从来到世上,一路挣扎、追求、修炼,然后就那么离开了。人生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没有答案的,或者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已有,但是没有人愿意接受它。这一答案就是:毫无意义。既知答案如此,又要勉强自己生活下去,这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

在生命意义的问题上,荣格和海德格尔有不同的看法。荣格认为,对于正常人来说,有什么必要追寻生命的价值或存在的意义呢?这样的问题只是对于精神分裂了的、异化了的人来说才会发生。而海德格尔却认为应当追问存在本身的意义:“人就是一种领会着存在的在者”。

从很年轻时起,虚无主义对我就一直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大到令我胆战心惊的程度,使我不敢轻易地想这些问题。我不敢长时间地看星空。看着看着,我就会想到,在这众多的星星中,地球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人在地球上走来走去,就像小蚂蚁在爬来爬去。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其中显得毫无价值。


人们孜孜以求的一切实际上都是毫无意义的,或者说得更精确些:最终会变得毫无意义——吃饭对于饿的人有意义,睡觉对于困的人有意义,但对于死人来说,它们全无意义。每个人最终都会死,死就是无意义,生因此也无意义。

人为什么要在世上匆匆忙忙地奔来跑去呢?有时我会很出世地想(好像在天上俯瞰大地):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奔忙些什么呢?我仿佛看到,在这小小的地球之上,人海汹汹,日月匆匆,不知人们都在追求些什么。

你的奋斗只是个笑话

一个人一生的痛苦和奋斗在宇宙的背景下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有一段时间,我的情绪有周期性的起落,差不多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生存意义”的危机。在情绪低落时,就会有万念俱灰的感觉。人怎能永远兴致勃勃呢?一个永远兴致勃勃的人一定是个傻瓜,因为他从没想过他为之忙禄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过:

“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

类似地,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以主角菲利浦的口吻说:

“人生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什么目的。一个人生出来还是没有出生,活着还是死去,都无关宏旨。生命似轻尘,死去亦徒然。”

“万事万物犹如过眼烟云,都会逝去,它们留下了什么踪迹呢?世间一切,包括人类本身,就像河中的水滴,它们紧密相联,组成了无名的水流,涌向大海。”

他还这样写道:

“我早已发现,当我最严肃的时候,人们却总要发笑。事实上,当我隔了一段时间重读我自己当初用我全部感情所写下的那些段落时,我自己竟也想笑我自己。这一定是因为真诚的感情本身就有着某种荒谬的东西。

不过为什么这样,我也想不出道理来,莫非是因为人本来就只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生命,因此对于永恒的头脑来说,一个人一生的痛苦和奋斗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上面这些文字总是能打动我的心:“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生命”,“一个笑话”。

如果人没有注意到这个残酷的事实,他活得肯定不够清醒,不够明白。人生在“永恒的头脑”看来,就是一场“当局者迷”的荒诞剧。然而,“旁观者清”啊。人们在台上很投入地扮演着悲欢离合的角色,悲壮激烈,他们不愿相信,在“永恒的头脑”看来,那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他们绝不愿相信。这就是人的愚蠢之处。每个不愿正视这件事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

尽管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有些事对生命是有意义的

人活一世,都想留痕迹。有人说,人最大的目标是青史留名;有人说,即使不能流芳千古,能够遗臭万年也是好的。说这话的人没有想到:在地球热寂之后,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记得在我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时,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已经留下了第一个痕迹。当时的我没有想到,这个痕迹就像沙滩上的脚印,很快就会被海浪抚平。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宇宙中留痕迹,这是毋庸置疑的。

亿万年后,没有人会记得马克思是什么人,别人就更不必说了。正如哲人所说:“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不难解答的。人生的目的不过是死亡而已,因为在这世界里生存的一切都是像尘土一样地被时间的气息渐渐吹走……就像在沙漠中脚迹一下子就会被吹没了那样,时间也会抹掉我们存在的痕迹,仿佛我们的脚就从来没有踏过大地似的。”

既然如此,人活着岂不和死没什么区别?是这样的。这就是我对生活最终的看法。当你把这个痛苦的事实当作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接受下来之后,你就会真正地冷静下来,内心会真正地平静下来。你会用一种俯视的、游戏的态度来看人生。

在想透了生活的无意义之后,就要“死马当活马医”了。尽管我们知道生活最终没有任何意义,尽管我们知道人死之后最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我们还是可以在我们生存于世的这几十年间享受生存的快乐。尽管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有些事对生命是有意义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对生命有反面的意义;而肉体与精神的快乐对生命有正面的意义。这就是我心目中舒适与幸福在人的生命中的位置。

生命是多么短暂,我想让自由和美丽把它充满

有一段时间我开始读“禅”,心中有极大的共鸣。禅揭示了生活的无目的,无意义;它提到要追求活生生的生命,生命的感觉。其实,生命的意义仅在于它自身,与其他一切事和人都毫不相关。参禅时,我想到,过去我常常受到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其实是没有参透。

然而,我又不愿意在参透之后使生命的感觉变得麻木。而是循着快乐原则,让生命感到舒适(没有病痛,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和充实(精神和肉体的enjoyment)。它包括对好的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的享用。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个艺术品,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快乐之中,其他的一切都不必追求和计较。美好的生活应当成为生存的目的,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福柯说:“令我震惊的一个事实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艺术已经变成仅仅与对象而不是同个人或生活有关的东西了。艺术成了一门专业,他们由艺术家这样的专家做出来。但是,难道每个人的生活不能成为艺术作品吗?为什么一盏灯或一座房子可以成为艺术品,我们的生活却不能成为艺术品呢?”

毛姆也曾说过:“我认为,要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看成不是令人厌恶的,唯一使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美,而美是人们从一片混沌中创造出来的。例如,人们创作的绘画,谱写的乐章,写出的作品以及他们所过的生活本身。在所有这一切中,最富有灵感的是美好的生活,这是艺术杰作。”


生命本身虽无意义,但有些事对生命有意义。生命是多么短暂。我想让自由和美丽把它充满。

快乐是人生的最终价值。快乐最大化和痛苦最小化是每一个个人的人生目标,也是度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最终指标。

福柯专门讲过快乐的问题,例如“快感的享用”等等。在一个即将到来的无神论时代,哪种价值还有资格成为人生的最终价值呢?唯有快乐。

快乐是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心境。它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肉体的快乐;二是人际关系的快乐;三是精神的快乐。

快乐与人的处境并不一定完全联系在一起,虽然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是社会学调查表明,快乐在温饱线下才与物质条件有关,一旦达到温饱线,就不再相关了。

把快乐当作人生目标会不会不够高尚呢?这正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中探讨的问题。最高尚的行为是利他主义的,可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偏偏提出了合理利己主义,他所倡导的合理利己主义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在利他的行为中获得自己的快乐感觉,所以最终还是利己的。他所谓的合理利己就是在即使是利他的行为中也以利己为动力。

把快乐当作人生目标会不会比较肤浅呢?除了身体与心灵的快乐之外,是不是有更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呢?比如去救苦救难,解人于倒悬。在特殊时刻,比如战争时期,人应当完全牺牲个人的快乐,站在正义的一方,到战场上去流血牺牲。但是在寻常的生活中就又回到了合理利己主义:可以去做公益,做慈善,学雷锋,做好事,但是这样做仍是为了最终获得内心的快乐感觉。做好事都如此,为名为利为权所做的事情,如果不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感受的,就更不值得一做了。

把快乐当作人生目标会不会比较堕落呢?人终生只去追求身心的愉悦感觉,沉溺在对生活的享受之中,似乎离动物不远,水平高点有限。如果仅仅追求身体的快乐,的确是这样。但是动物不会有精神的享受,人却可以有。那就是对美和爱的追求与享受。美和爱的感觉都是人这种高级动物特有和独享的感觉,一般的动物是享受不到的。既然人是动物,也就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的享受,比如食欲与性欲的满足,但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恰恰在于对精神快乐的自觉享用。狗虽然也会笑,笑的时候,它的精神应当是快乐的,但是与人类能够享用到的精神愉悦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度量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快乐感觉其实也是最终的指标,而这个指标的高低并不一定与人均GDP绝对相关。还是那个问题:在温饱线下,二者当然是正相关关系;一旦过了温饱线就无关了。跟人们的快乐与否更加有关的因素就变成了文化、习俗、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这些东西了。

因此,一个社会在最大多数人的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上达到的水平越高,这个社会的治理就越成功,越合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当然应当成为一个社会发展的目标及其发展程度的度量指标。

特别提醒

这是李银河在刚退休时做的自己人生观的细述,这样的追求“诗意的生活”的人生意义,已经是很多中外高端退休者的纯真追求,这一层次的最高意识能量能够达到600,能够达到完美、宁静和幸福。这是从生存信仰的一楼,走到生活信仰二楼的更高一层的信仰。

作者:李立新 中国老年报社记者,编著有《退休维权实用手册》《生命金辉》《退休让人生更美好》等5部作品,2008年策划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翰墨飘香奥林匹亚》活动,2010年至今潜心中国退休适应性培训探路工作。

全部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 还没有安养帮账号,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