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帮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更便捷
安养帮小程序
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更多服务
安养帮服务号
咨询养老顾问
400-6060-215

父母在家养老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独生子女如何给父母养老?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馨的港湾。父母辛苦操持一辈子的家,怎么会轻易舍得离开?

微信图片_20190124153435.jpg

父母在家养老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即使发达国家欧美日也是如此。养老机构异常发达的日本,有7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也做过类似调查,65岁以上老人中,90%愿意住自己的房子而不去住养老机构,即使他们已经开始需要日常协助或者需要持续的健康护理,仍然有82%的老人宁愿待在自己家里。好莱坞著名导演伊斯特伍德在影片《老爷车》里,就讲述了一位妻子去世后宁愿自己一个人三餐凑合,也不愿意住进退休社区的老人故事。因为,家里有他一生的记忆,有他心爱的工具,有他曾经努力工作获得的荣誉。

在家养老需要对父母生活能力和

各种客观条件进行全面评估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馨的港湾。父母辛苦操持一辈子的家,怎么会轻易舍得离开?家里每一样东西都是自己添置,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着一则看似普通实则珍贵的回忆。做自己喜欢吃的,看自己喜欢看的,和自己喜欢的朋友结伴游玩,去自己喜欢的小商店购物,漫步于熟悉的街道……这一切都意味着独立与自由,还有比这更体面更尊严的吗?还有比生活在自己家里更舒适更有益健康的吗?

但是,人也要服老,到了一定年纪身体机能老化不可避免。听力下降、骨质疏松;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的患病机率提升;心智变化,导致信息接受与理解迟钝;记忆力与用词表达能力下降,日常生活事务处理困难;对环境变化与刺激反应迟钝,容易出错或发生事故;视觉衰退,导致阅读速度下降;对灯光昏暗与周边环境变化敏感,失眠或者抑郁导致心情不好;行动能力与敏捷性下降,容易受伤;身体力量与耐力下降,做饭洗衣也成困难;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官能力下降。更甚者,父母本身处于受伤、慢病、重疾患病中……所以,尽管绝大多数老年人主观上表达了“居家养老”的意愿,但真正做决定时还得考虑身体条件和各种客观因素。父母在家养老前,我们要对父母的身体以及其他客观条件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以确定父母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采取什么样的改善措施以及需要利用什么样的社会资源。

1、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了解父母具体需要哪些帮助?

我们对此项评估(ADL)在多篇文章都有详细的介绍,可以对照进行自检。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很重要,往往首先决定父母是否适合“在家养老”。父母是否能够自理,还是需要长期护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具体需要哪些帮助?可能的结果是:父母需要有人做饭、需要有人帮忙洗澡、需要有人搀扶、需要有人帮助大小便、需要有人提醒吃药、需要有人打针(比如胰岛素注射)……如果需要以上照料护理,我们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承担?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或亲朋好友能承担?是否能顺利找到一个靠谱的保姆或护工?

2、评估环境,了解住房和社区环境是否适宜居住?是否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

在家养老时,父母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中与小区,住的家庭环境与社区环境决定了是否能安全居住。不论是以前的老房子还是后来的商品房,房子结构与装修可能都不是适老化设计,以前也没有这个概念。所以需要考虑楼层有电梯吗?上下楼梯方便吗?家中适合轮椅吗?小区是否有安全人行道?是否有老年康乐设施?是否有老年活动中心?周边是否有购物小店、超市?附近是否有方便出行的车站?

微信图片_20190125101808.jpg

△ 这样背着母亲上下楼,是极危险的

3、评估周边社会资源,社区周边是否有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紧急救助服务?

日常生活难亲力亲为时,是否在家就能获取各种生活照料服务?需要打针吃药时,附近是否有医疗诊所、保健服务点?突发紧急状况时,离医院是否足够近?这些资源对父母在家养老十分重要。

父母在家养老

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如果经过全面考虑,最终选择在家养老,那我们该做哪些准备呢?

1、思想和情感准备 ,“养老”是一场持久战

父母在家养老需要自己或家人解决各类养老服务,或多或少需要获得来自我们的协助,甚至需要有人在身边24小时照护,作为子女就要充分做好思想和情感准备,你可能会放弃一份很好的工作机会,可能会牺牲掉很多个人时间,可能会从一个公司职员变成全职家庭照护者……如此重大的转变需要过自己的心理关,更要和自己的爱人孩子沟通,取得他们或其他兄弟姐妹的支持。

2、选择一个适老化住宅或对老房子进行适老化改造,打造宜居环境

搬离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搬进有电梯的新家。美、日这些老龄化工作比较完善的国家经验表明,居家老人最常遭遇的三种伤害是跌倒、灼伤、中毒。绝大多数跌倒是由居家环境造成,灼伤主要来源于火,中毒则大都因吃错药引起,而一个好的居家环境可以有效预防并极大降低这些伤害发生。现在中国也出现了专门的适老化设计和改造公司,可以请相关专业人士帮助检查居家养老住所,根据老人实际身体状态,提出必要的改装建议,比如卫生间安装结实扶手、厨房间更换安全炉灶、房间加亮照明、门窗更换把手、原来的高台阶高门槛改造成容易迈过的低矮门槛等,提升家庭住所对老人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微信图片_20190124143452.jpg

△ 一个适老化设计团队的案例,小小的改造就会让居室更安全,照护更省心

3、熟悉周边养老资源,制定护理计划,做专业而聪明的照护者

在完成前面的评估工作后,我们了解了父母的身体情况和弱势地方,像一个真正的专业照护者一样学习了解健康常识、疾病知识和照护技能。

了解熟悉社区内与周边养老服务资源,比如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日照服务中心,老年餐桌,居家上门服务公司等等,制定出适合老人的照料服务计划,精心整理好父母的医疗信息,准备好各种情况下的联系方式,一旦需要,即可依计划快速获得帮助。(上"安养帮(anyang100.com)”,便可找到你所在城市可利用的养老服务资源,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居家上门服务)

懂得合理偷懒,利用养老新科技,比如助行辅具、电动护理床、监控设备、电子服药提醒器等等。可以让父母有效避免伤害,也减轻自己的照护负担,让父母生活得更加安全。

4、做好财务规划、了解各种政策福利及补贴

在家养老也需要一定花费,尤其是对于全职照护者,没了工作后,需要了解家庭的积蓄和医疗保险金,除了做好各项开支预算外,咨询理财顾问(现在中国已经有专门的理财顾问了)制定稳健的理财规划。需要了解你所在的城市民政都有哪些福利和补贴措施,子女在家照顾老人可以获得的相应政策支持有哪些,父母可获得的长期护理保险补贴怎么报销(目前,中国有15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上海、广州、青岛、重庆、成都、苏州、南通、上饶、荆门、安庆、宁波、承德、长春、齐齐哈尔、石河子)。

独生子女

如何给父母养老

独生子女如何给父母养老?作为养老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常常收到这样的提问,前几天在大号“KnowYourself”看见相关文章十万+阅读,说明父母养老已成为80后90后都非常关注的话题。KY文章里援引《中国青年报》一项2018年的调查显示,主力为独生子女的90后群体面临赡养老人的压力具体担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

照顾老人时间和人手不够(65.3%)

收入和储蓄恐难支撑开销(59.0%)

“空巢老人”紧急求助问题(53.6%)

同时文章分享了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养老方向博士研究生楠楠(这位博士研究生楠楠也是小安的微信好友、特约作者)的想法与建议大致归纳为——

前退休阶段:这个阶段建议父母做财务规划,做好养老方面的投入比例(如购置保险、规划养老住房等)。

六-七十岁:除了定期体检与筛查,这个阶段需要开始研究养老社区提供的不同服务,尽可能地考察好的医院资源,对医疗方面可以多方关注,比如关注医疗科普类知识。

七-八十岁:这个阶段对生活管理上的要求会比较高,需要拟定长期照顾的具体计划。学会围绕着钱、时间与情感去做好管理。”

楠楠的建议很棒!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大家也别太紧张,中国人的寿命在增加,独生子女的爸爸妈妈们还很年轻,从我们走访的养老照护机构获得的经验来看,刚需老人的年龄分布大概是76-92岁,也就说,大概率讲,爸爸妈妈只有到了75岁以后可能才会出现真正的健康问题和养老问题。那么,前面还有是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除了基本的要做一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以外,大可放心地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微信图片_20190124144926.jpg

△ 在真正的养老问题来临前,独生子女可能更需要关心的是父母的生活品质

再则,养老从来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事,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全民福祉保障体系建设、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应急保障措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等等的发展。20年后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是否会成为一个问题,也取决于你对这个国家未来的信心。因此,不妨把关注的目光投入到更多公共议题。

延伸阅读:

● 什么时候父母需要离开家庭去养老院养老

※本文来源:安养帮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有更好的内容欢迎投稿,原创首发稿酬丰厚。微信联系:zhiziya1130

※“安养指南”旨在传递科学的养老理念,为需要的长辈及家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文章均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全部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 还没有安养帮账号,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