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可以微信支付吗?”、“您好,可以支付宝支付吗?”、“您好,可以XXX支付吗?”甚至是刷脸支付,这在一声声询问中,最能感受到的是时代的进步。但是,有这么一批人,却被日渐先进的技术抛弃了。
我们现在先来看两个数据:
第一个数据:
据了解,我国2018年的移动支付规模高达227万亿元,上到医院,下到买菜,无处不见的是微信扫码付款。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乞丐没有二维码,他都讨不到钱。
第二个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约2.5亿,其中65周岁的人约1.8亿。
这两个数据看似毫无关系,但是如果放在一起,我们能看到一个目前社会上越来越明显的问题:在网络越来越高科技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正在逐渐被时代淘汰。因为,这些老人并不会使用所谓的微信二维码,不会上网购物买票、不会网上预约医院......
为什么摊上都放着一个个牌子,“滴”的一扫,提袋就走了?
为什么商店不收人民币了?
为什么火车站总说没有票了?
为什么路边上的自行车别人一骑就走了?
为什么连医院都不能自己挂号了?
这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老人不懂。他们只知道这个社会正在逐渐将他们边缘化,限制他们的衣食住行。像下面这位黑龙江鸡西,67岁的谢大爷却是又急又气。
原来,谢大爷这两天上超市买了8.8元的葡萄,结果在排队交款时,却被收银员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不会用微信支付的谢大爷很是气愤,“我拿的又不是假币,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无独有偶,一位大爷在火车站内的自白,令无数网友揪心不已,是什么让这位大爷急得抹泪甚至下跪,据大爷自己介绍,他今年58岁,来自安徽宿州,在上海做绿化工作。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打车软件出现之后,老年人打车越发艰难,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子女软件下单打车,若是地方比较难找,还得多番和司机交涉,着各种的心酸只有亲历者才懂了。
网约车、网上订票、网上预约,这些“网”出现的本意,应该是通过技术的加持,更高效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弥补现有资源的不足。但在目力所及的实际生活中,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对老年人显示出“不友好”的一面。
技术本身是无意识的,但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人有意识的选择,这种选择体现在每一项技术运用中。技术是为原有的规则“打补丁”还是直接颠覆,导向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其实也有这样的意见“活到老学到老”,话是没错,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去赞扬,但是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是每况愈下,而我们的科技日新月异,他们的步伐是否能追上,作为子女,我们是否能有充足的耐心和精力去教会他们?这群为建设新中国流过血汗,奉献出了青春的老年人,不该被越来越科技化,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所抛弃,成为被淹死的前浪。在科技的潮流中能否为他们保留一份选择?因为技术发展的根本是服务民生。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