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过压疮的伙伴们都知道这在老年照护里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即便具备专业照护技能,护理起来也并不轻松;今天一起来深入学习有关压疮的知识,内容会涉及到压疮的概念、常见原因、好发人群、好发部位以及预防和照护措施,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一篇内容。
1、压疮的概念
俗称褥疮,也叫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局部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局部软组织的溃烂和坏死。
2、引起压疮的常见原因
①长期卧床或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常见于昏迷、瘫痪的老年人
②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
③各种固定性的治疗或护理保护措施使用不当,如夹板、石膏绷带、约束具等医疗用具松紧不适宜,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④全身营养不良等
3、压疮的好发人群
①肥胖老人过高的体重造成骨隆突处承受较大的压力
②身体极度消瘦者,其骨隆突处的皮下组织较薄
③服用镇静剂的老人,药物作用使机体活动减少
④因躁动不安而被约束致使无法自行翻身的老人
⑤身体下垂部位水肿的老人
⑥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昏迷等老人
⑦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极度缺乏或吸收障碍的老人
⑧发热、长期大小便失禁者
4、压疮好发部位
压疮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最好发于骶尾部,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①仰卧位:好发于枕骨隆凸处、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等
②侧卧位:好发于耳郭、肩峰、肋骨、髋骨、股骨大转子、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等
③俯卧位:好发于耳部、肩峰、肋缘突出处、髂前上棘、膝前部、足尖等
④坐位:坐骨结节处。
5、压疮各期的表现
压疮的发生由轻到重分为
①第一期淤血红润期: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②第二期炎症浸润期:局部红肿向外扩展浸润,皮肤呈紫红色,疼痛加剧,常有水疱形成。
③第三期溃疡期
Ⅰ°轻度溃疡期:水疱破溃、局部感染、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疮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
Ⅱ°溃疡坏死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层、肌肉层,深至骨膜或关节腔,坏死组织呈黑色、有臭味,脓液较多。
6、压疮的预防措施
①对长期卧床老人要鼓励并协助其经常翻身,变换体位。
②翻身实践根据老人皮肤受压情况而定,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1h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尽量将老人身体稍抬起再翻转或挪动位置
③可在老人身体与床铺间的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等,从而减轻骨骼突出部位的压力
④应经常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及时清理床上的渣屑
⑤保持老人皮肤清洁干燥,及时为大小便失禁、出汗多老人擦洗、清洁皮肤,为其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和被服
⑥经常用温水为老人洗澡、擦背,用湿热的毛巾热敷或用手涂红花酒精按摩压疮易发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⑦在老人病情许可的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增加营养的摄入
7、压疮的照料措施
根据压疮的发展过程和轻重程度,可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淤血红润期:此期皮肤完整性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
①增加翻身次数
②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等对皮肤的刺激
③勤按摩,改进局部血液循环
④加强营养摄入
⑤红外线局部照射每日2次
炎症浸润期:应保护皮肤,避免感染。
①继续加强预防压疮的各项措施,但要避免对有水疱破溃皮肤的摩擦
②皮肤上的小水泡可撒滑石粉减少摩擦,用无菌辅料覆盖,防止破裂,让其自行吸收
③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不必剪去表皮),涂消毒液,配合红外线照射,用无菌敷料包扎
溃疡期:应解除压力,清洁创面,除腐生新。
①按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用生理盐水、攸锁溶液、0.02%呋喃西林、3%过氧化氢等溶液清洁创面
②用紫外线、红外线照射
③采用鸡蛋内膜、纤维蛋白膜或骨胶原膜等贴疮面治疗
④局部高压氧辅助治疗
⑤如有大面积坏死组织,深达骨骼的压疮,应配合医生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组织
8、压疮风险管理
「压疮风险评估」表
每一位老人入住后,机构都会对其进行压疮的潜在风险评估,通过严格的评估,全面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对可能存在的压疮风险进行有效预防,确保老人在机构享受到安全、舒适、愉悦、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课堂总结
压疮一旦生成,对照护者及被照护者都是非常艰难的。被照护者失去对生活的积极性,生活及生命质量大打折扣,而长时间、琐碎、繁杂的照料流程也会损耗家属照护者的信心和耐心。
相比事后照料,更提倡加强预防,无论是家庭照护人员还是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在照护过程中要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有效预防,远离压疮。
→查看更多居家养老指南
※本文由普亲养老供稿,内容来源“长沙普亲养老院护理课堂”。“普亲养老”是国内失能/认知症专护机构,安养帮认为跟着专业机构学习照护技巧,是家庭非正式照护者的学习途径之一。如果您有更好的内容欢迎投稿。
※“安养指南”旨在传递科学的养老理念,为需要的长辈及家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文章均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