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以“高质量发展与老龄社会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老龄中国发展大会在复旦大学举办。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和《养老机构院长研究报告》等成果发布。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基本同步。”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吕晓莉指出,认识、适应、引领人口老龄化新常态,构建老龄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体制、新模式,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面临的重要的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彭慧胜指出,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紧扣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福祉,以及人工智能等时代议题,围绕人口老龄化的前沿研究领域,深入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形成老龄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并向世界传播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智慧。
银发经济从“为老”向“备老”转变
会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彭希哲做《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新书发布。这是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与华龄出版社共同启动的“老龄中国”出版工程之首部著作。
彭希哲介绍,该书以三卷的架构,系统阐述银发经济的定义、特征、政策演变、发展规模预测及多领域发展实况与挑战。
彭希哲提到,国办一号文《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意见》一个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备老经济”概念,这是从“为老”向“备老”的重大转变,标志着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备,从单纯的养老服务向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银发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银发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彭希哲介绍,《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基于我国老年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全国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以高、低、中三个方案测算出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在未来有大幅增加。
在高增长方案下,假设老年居民消费增长率为6.32%,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5.5%;到2050年,该数字将增至119.5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88%。在中等增长方案下,假设老年居民消费增长率为5.32%,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预计为45.35万亿元,占GDP的22.67%;到2050年,银发经济规模将攀升至98.22万亿元,占GDP的24.55%。在低增长方案情况下,假设老年居民消费增长率为4.32%,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40.34万亿元,占GDP的20.17%;到2050年,银发经济规模将增至到81.13万亿元,占GDP的20.28%。
除了对未来银发经济的发展规模进行科学预测,《报告》也细致描绘了备老人群的消费特征与趋势,展现银发经济中的备老新机遇,从养老服务的创新到健康产品的研发,从适老化环境的构建到养老金融的探索等。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主办、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协办。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桂世勋获得复旦老龄研究终身成就奖。此外,复旦大学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腾讯集团首期捐款350万元。“老龄中国”出版工程启动仪式以及多个专题论坛同期举行。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第四届老龄中国发展大会举办,《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发布.2024-12-07)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