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看病难”“入托难”等问题之后,“养老难”也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之所以养老成为难题,在于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赡养已经负担不起来,而养老机构又大多存在“一床难求”的问题。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就能够明白“养老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根据相关调查,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有2亿,约占总人口的15%,而同一时间,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约38000,床位300万张。这个数据也就意味着65岁以上的老人每一千人所拥有的床位大约23张,保守估计,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数量在300万以上,专业的护理人员更是奇缺,养老正在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大力增加养老设施和服务的投入已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中国,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都认为照顾老人更多是由家庭承担,但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至今已多年,根据现有的家庭结构,家庭更趋小型,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已不堪重负,“一个失能老人拖累一家人”,更是形象地概括了不少中国家庭的窘境。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养老是需要求助于社会机构的。这就越发加剧了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短缺。
目前,国家已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正式纳入“十三五”规划中,进入国家的五年规划,当然有利于养老事业以及行业的发展,但究竟有多少老人能够住进公办养老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要靠国家的投入来解决养老问题,并不现实。
发展养老服务,一方面,要放开养老市场,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增加市场供应。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居家养老。从各地的实践看,居家养老比较可行。把居家养老作为养老的主要方式,以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
作为公建民营的代表,普亲养老已经成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领域的先行者,通过养老服务产业基金的支持,普亲养老探索出了“以中心机构为依托、以社区机构为主体、以居家上门服务服务覆盖社区”的发展体系。此种体系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将养老机构放在了社区里,辐射附近小区居民,形成“就近养老”的模式,方便子女平日探望,也慰藉了老人不愿离家远的心理。
目前,普亲养老已在包括长沙、海口、济南、北京等多个城市的小区落地,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称赞支持。
而且普亲机构内的建设都采用专业适老化设计,全覆盖防滑地胶,安全扶手;全自动护理床、实时呼叫系统,全天候360度监控系统,恒温冲洗坐便器等专业护理设备;设置有老年活动室,康复治疗室,心理咨询室,空中花园等功能分区;专业护士站为每个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并负责老人每天的按时合理用药。所配备的执业医师、护士护师、康复师、营养师、护工均为毕业于专业院校的专业人才,为老人提供24小时日常生活的照料。
在专业的照护之外,普亲养老提倡“老有所乐”, 会根据长者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来量身定制有益于长者身心健康的益智类活动,美工、绘画类活动、闲情娱乐类活动、室内球类运动、康复训练等,让老人在安全、舒适的生活之余,获得价值感、存在感和满足感。
未来,普亲养老在完善成熟“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护”之外,也会逐渐在居家养老的方向有所投入,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贴心的服务,也为中国养老难的窘境提供更多可供解决的办法。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