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2021)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比例18.7%,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量将达到3亿人。随着家庭结构规模的小型化,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专业康养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中国家庭的养老所需。
相比“需要照护”的传统需求,越来越多老年人开始思考如何更健康、更幸福的安度晚年。和子女、孙辈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和自己熟悉的亲友共同生活,相互依靠与陪伴;子女身在异国,或选择独自生活的老人,不同家庭都有着不同的养老痛点和难题……作为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恭和家园洞察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通过“居室+服务”创新模式与全周期服务系统,提供适合不同需求的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满足当下与未来康养所需的「新时代养老图鉴」,我们将结合家园长辈的真实生活为您解读和呈现。
△恭和家园社区实景
近两年,「抱团养老」成为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养老模式,但有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传统抱团养老往往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如何在实现大家彼此“抱团”互相陪伴的基础之上,又能避免被医疗、三餐、日常琐碎等现实问题所困扰,专业、系统的服务保障必不可少。本期,让我们跟随家园两位选择「抱团养老」的长辈,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探究竟:恭和家园,何以让「抱团养老」成为更美好生活可能?
01
传统抱团养老的爱与痛早在2017年,上海有这么一对老夫妻,登报表示要招募几对60岁以上的老夫妻一起抱团养老。后来,他们的小别墅经历了30多位老人,最终在2020年彻底解散。所谓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一对上海老夫妻在实践中发现了抱团养老的“痛点”——
比如:生活费用如何平摊?简单的AA制吗?有人生病了谁来照顾?谁负责采购?谁负责事务性的细节?文化娱乐不重样怎么解决……
关于传统的抱团养老,家园的老朋友,今年70岁的张阿姨也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恭和家园社区实景
采访里,张阿姨为我们分享起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
那一年,张阿姨在黄土高原上的延安插队时,只有16岁。当时,大家都是抱团吃公粮,后来,因为习惯与口味不同,慢慢的就吃不下去了,开始“分锅”。再后来,有人吃的少,工分挣得多,有人正好相反。一旦涉及到经济问题,就牵连出公平问题,很难制衡。
说到这里,张阿姨顿了顿,继续说到: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一件微妙的事情。即使是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夫妻之间也是一样,愉快的相处也需要彼此间的包容,更何况是陌生人之间的“抱团”。
说到底,新的抱团养老模式要想跑的通,就要从旧的模式里取长补短。而恭和家园恰恰抓住了两点:用尊重把握人和人的距离,用服务拉近每个人的心。
02
集中式居家养老
高质量的抱团养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恭和家园,以【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模式为载体,凭借十几年的养老服务经验,搭建起一个专业的服务系统,从医疗、文娱、社交、饮食、精神生活上给到了老人一揽子解决方案。社交、居住模式、餐饮、康养四个维度的升级,让在这里的老人不再是粗放式的、表象的抱团,而是精细化的、秩序化的、高质量的抱团。
PART 01
社交升级 | 老人彼此的化学反应
今年中秋,张阿姨和儿子、孙子,一起参加了家园的美食市集的活动。活动现场,离阿姨一家三口不远的地方,一位老爷子引起了张阿姨的注意。老爷子比张阿姨年龄大一些,今年80多岁,神情比较严肃和拘谨,也并没有与现场的任何人交流。
活动中,张阿姨自告奋勇登上舞台高歌一曲,眼神正好能覆盖到台下。她发现,随着现场氛围的不断升温,老爷子也渐渐放松下来,沉浸在现场欢乐的气氛中。
一曲终了,等阿姨回到座位,叔叔还主动跟张阿姨一家聊起天来。显然,现场的氛围和同龄人那种积极活力的精神状态激发起了老爷子的情绪,找回了年轻态。
所以说,老年人抱团在一起会有一种感染力和共情力,这也是集中式居家养老相比传统养老方式的优势所在。
关于这一点,除了张阿姨,还有一个人感受颇深,他就是在双桥恭和家园已经居住了5年的王叔叔。
王叔叔是军人出身,以前住在干休所,虽然和很多老战友在一起,福利条件也很不错,但日常的活动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自从住进家园,虽然告别了老战友,但叔叔结识了各行各业的新朋友,住在这里的不仅有军人,也有科学家、教授、作家....每个人不同的经历,都让叔叔大大开阔了社交视野。
更令他欢喜的是,叔叔还凭借一定的唱功,成为家园里名副其实的“当红歌唱家”。
后来,叔叔因为身体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参加活动,但大伙却总惦着他——什么时候再唱歌呀?而为了这份惦念,叔叔也一直在积极治疗,他坚定地说:“等身体好一些,我就继续唱!”
显然,不管是从张阿姨身上,还是王叔叔身上,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点:老人不仅需要社交圈,一个拥有正能量的社交圈,也能影响老人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和愉悦。
PART 02
亲情升级 | 一家三代的「抱团」
除了带着能量的外生社交圈,亲情的交互、美好而亲密的家庭关系,也是长辈内心情感中非常重要且需要的。关于这一点,张阿姨其实也早有自己的思考,她心中理想的“抱团养老”,抱的是自己的家人、孩子,甚至是一家三代的团。
恭和家园,所谓“养老有专家,居室归自己”,一反传统养老机构老人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而搬到专业养老院单独生活的常态,儿女探视父母的固有模式也被打破——在家园,子女可以和父母同住,即便依然保持小家庭的独立居住,对于父母来说,周末的团聚,也是“回家”,而非“探视”。这种更贴合中国家庭情感需求的长期陪伴式的生活方式,且社区内系统化、多元化的专业服务及空间配置,令多代共处变得更加其乐融融。
说到这里,张阿姨继续给我们讲起自己这一观点的灵感来源:
“就像我们家,有时候我儿子、孙子来家园,家园的运动G.O刘洋也会教他们打乒乓球,而且是从专业打法去教,特别细心和耐心。几次接触下来,儿子也想住到家园来,这样一家老中青三代人,也都能各得其乐。按儿子的话说,这要在一般的社区,哪有这些专业老师和便利条件呢?”
张阿姨的一番话着实道出了很多老人的真实的心理状况。
曾经,有人用“一碗汤的距离”来描述子女和父母之间恰好的距离。如果一个社区真能打破老中青三代的“代沟”,能让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可以乐在其中,这何尝不是一种理想呢?而恭和家园“居室归自己”的特点,让子女与老人共同生活不但成为可能,而且生活会更踏实、更温馨。
归根结底,新型抱团养老不仅能够容纳老人的“朋友圈”,更能容纳老人的“家庭圈”,这也恰恰是“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模式的优势。
PART 03餐饮升级 | 妥帖即惊喜
说起抱团养老的初衷,除了相互之间的陪伴之外,很多人看好的还有一点:省事——比较明显的就是在吃饭问题上。
王叔叔就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来到家园的,按他的话说,吃饭、做饭一直是他退休后头疼的事儿,做多了费事也吃不了,只做一个菜,营养又不均衡。
自打住进恭和家园,王叔叔的问题不攻而破,而他也忍不住风趣地调侃起来:现在哪里是每天吃饭,这是在品尝艺术!
△恭和餐厅·日常三餐健康安心
在家园,“适老营养餐饮”这几个字已经成为营养师和餐饮团队一套专业的健康营养膳食体系。无论是健康营养餐的花样研发,还是药食同源餐、高血压特膳食品等适合长辈的菜品提供……餐饮团队精研选材、食材搭配、烹调方式、调味、出品方式等各个环节,让长辈吃得健康、安心。
和王叔叔的“总结定论”相比,身为女性的张阿姨则更细腻,她的眼里看见的是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
家园美食一瞥
△健康膳食,四季养生
一般人家,比较难做的就是青菜,火候掌握不好,不是生硬不入味,就是软塌塌没个蔬菜样子。但在家园大厨的手下,蔬菜脆爽还不失其味道。再比如牛肉,平时在家一不小心就做柴了,吃起来直塞牙缝,但在家园也变得软烂可口。一次,张阿姨带自己的朋友来家园吃饭,已经多少年都吃不了牛肉的朋友,竟然胃口大开,吃了个精光。
虽然在生活富足的年代,但想吃得营养、顺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家园专业的康养理念,以及对长辈的妥帖关怀,也融汇在四季三餐中。
PART 04
医疗升级 | 康养全维关怀
除了日常的生活所需之外,对于长辈们而言,专业的医康养保障尤为重要。
就拿张阿姨来看,她和家园已经认识了五六年。这几年,她把自己的哥哥、弟弟,还有五六个好朋友都一一带了过来。按她的话说,就是想着自己能和他们一起抱团,都能过的好一点。
聊起自己的哥哥,张阿姨眼里流露出些许心疼。哥嫂都是快80岁的人了,前段时间,嫂子躺在床上,由于侄女在德国,只能哥哥一个人负责照顾,也有点力不从心。
在疫情防控期间,万一出现个紧急情况,更是不方便。所以,张阿姨就希望他们能和自己一起来家园,互相有个照应,平时也有专业服务团队,生活方便。
△专业医疗:小病慢病不出门,大病急病有通道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她深知随着年龄渐长,哥嫂对医疗的需求依赖也愈发加强;她也明白,真正的医康养服务绝不是简单的看病吃药——而在家园,一系列的服务内容都被她看在眼里。
比如:现在看病,各大医院里科室都分的特别细,在内科就无法询问外科的事。但是,老年人医疗需求往往都是综合性的。阿姨讲起自己的老伴儿,叔叔本身健康状况不是很好,会出现突然晕倒的状况。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张阿姨慌乱之中一边掐叔叔的人中,一边打电话给当过大夫的朋友,整个人处在很焦虑的状态。
或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张阿姨格外看重医疗配置。在家园,医疗配置不仅意味着便捷的日常就医体验,及时且专业的急救响应,还意味着长辈能够享受到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缩短带病生活时间,提高生命质量
社区医院就在家园内部,小病慢病无需出社区,全科医生坐诊,免除长辈在多个科室间的奔波。此外,专属的恭和大医生团队为长辈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为长辈建立健康档案,在全面了解长辈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居家式服务,深度评估和干预,将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相结合,实现生活方式对长辈健康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了有病早发现,没病做预防。
就算是出现突发状况,365×24小时的紧急呼叫报警器,也能呼叫专业医护在第一时间赶到,为长辈做专业紧急处理的同时,也避免了家人干着急。
在家园,医康养服务不仅是基础,更串联起住、食、康、医、养、乐、创各个维度,实现紧急情况“雪中送炭”一个不少,健康生活“锦上添花”一个不缺。
—
作为已经运营5年的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恭和家园不仅开创了更适合中国家庭的一站式养老解决方案,更为向往的「抱团养老」长辈们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一方面,恭和家园“居室归自己”的模式特点,让长辈在自己家,不仅能与亲人、朋友“抱团”,还可以结识新邻居、新朋友,实现新型的居家抱团养老新方式;另一方面,“养老有专家”,也弥补了传统抱团养老的短板,在专业康养服务的基础上,为长辈们的美好生活提供可持续化保障,让「抱团养老」的理想成为现实。
感谢时间与岁月的沉淀
家园的康养、情感与精神生活不断丰盛
让“以美好的方式生活”成为可能
也能凝聚成独特的恭和“家”文化
期待与更多家人一起,共筑家园美好
创造更美人生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