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帮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更便捷
安养帮小程序
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更多服务
安养帮服务号
咨询养老顾问
400-6060-215

容易被“误诊”的认知症丨长友东瀛观察

《YahooNews》|文

李曦|译

20220104

将“高龄人士行为异常“误判为”认知症”

由于认知症的名称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因此当高龄人士表现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时,很容易被认为是患上了认知症。

特别是认知症中期之后会出现的精神行为障碍(幻觉、妄想、偏执、猜疑、无故尖叫、无目的徘徊、情绪焦虑或抑郁等),已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实际上很难仅从这些行为判断出是否患有认知症。

如果不是专门研究精神病学,或缺乏实际治疗认知症的经验,即使是医生也可能会误认为高龄人士出现这些行为异常就等于认知症。

但是,即使怀疑有患认知症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检查辨别,以防止误诊。问题在于如果医生仅因为“记忆越来越差“就判断为认知症而开出相关药物,那么就会从诊断的第一步开始出现偏差。

治疗没有“对症下药”

如果预设患者患有某种可能性较高的疾病,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方法或许会越来越清晰,但如果没有进行原因调查而直接判定为“认知症”,治疗方向可能发生偏离。

这就类似于失眠的原因可能有许多种,一时的压力、潜在的疾病或是药物的副作用,但不能不查明原因就简单归结为“失眠症”。

认知症中有60%~70%是阿尔茨海默症,而这也意味着其他类型的认知症难以被区别对待。

认知症是一种进行性疾病,症状会逐渐恶化。专业医院经常遇到患者存在之前其他医院没有发现的精神疾病、或原本是路易体型认知症却被当作阿尔茨海默型治疗的情况。而患者数年来的治疗费用一直浪费在不正确的治疗上,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身体、精神和经济上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患者的人生经历、家庭结构、性格、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而认知症的症状会因人或环境而异,因此每个人表现出的症状都不相同。因此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出现了异常行为就是认知症。”

医生的敏感度

由于认知症是进行性的疾病,因此作为医生,如果对“变化”不敏感,那么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患者生病前是怎样的、变化何时出现、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健忘或其他问题行为……如果只知道患者的“现在”而不了解“过往”,是无法正确判断病情的。

即使进行了各种测试,也只能了解患者“现在”的情况,能作为诊断依据的资料仍然非常有限。

如果询问过往情况,或许能够根据一些线索准确判断出是路易体型认知症还是阿尔茨海默症,或者判断出是因药物而出现谵妄,而非认知功能下降。作为医生,也需要更细心,并不断精进诊断的技能。

机构详情:长友养老认知症照料中心(长友慧院)

全部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 还没有安养帮账号,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