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帮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更便捷
安养帮小程序
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更多服务
安养帮服务号
咨询养老顾问
400-6060-215

东巾讲康复 丨 一文读懂长期照护机构里的康复

王娇老师给大家分享了长照机构的常见病管理,分别是压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三种常见病及各自的管理和把控。从本次开始将由我从长照机构康复治疗师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康复人在长照机构”这个系列,今天的主题是:医疗机构与长照机构康复治疗的区别。

针对这个话题,之前李东巾老师讲的“康复治疗在长照机构的实践”就已经涉及了一些,我是以刚进入长照机构的新人的角度来谈。

先来举个例子:

一位85岁的脑梗的老人,她刚入住时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五月余,精神状态比较差,评估得出她的基本情况:右侧肢体Brunnstrum分期1期,深浅感觉减退,认知功能评分(MMSE量表):10分,BI指数评分45分,生活不能自理。

从她的病程和年龄可以预估康复效果可能比较差。

如果是在医院,首先医生会解决她的急重症,保证生命安全,在各项生命征平稳后康复就是重点了,康复治疗师会结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认知训练、言语治疗等各种疗法综合训练来改善她的功能障碍。

重点在于短期疾病改善方面。

但是在长照机构,我们先通过评估来了解老人的功能情况,再根据老人的意愿来进行一些相对简单康复治疗,这些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认知训练以及一些文娱活动。

重点在于他们长期照护方面。

在长照机构,所运用的医学逻辑和医院运用的医学逻辑是一样的,都是有专业人员组成的不同的康复团队。例如:我们评估认知功能的MMSE量表等等,评估吞咽功能的洼田饮水实验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 量表,评估平衡功能的Berger量表,都是康复专业评估工具。但是,我们出发点和实际操作方面是不同的,医院康复的是急重症之后一个阶段性的康复,它的周转率较高,进程较快。长照机构的康复是长期性的行为,主要维持老人的功能状态。

接下来具体了解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里分为两个板块,

一块是康复技术方面的不同,

另一个是工作内容方面,康复师在长照机构既是康复治疗师又是管理人。

首先,康复技术的方面,分别是康复团队组成的差异、病患关系的差异、康复目标的差异、康复时间上的差异、及训练内容的差异。

团队组成的差异,

医疗机构的专业性较强,它的组成团队划分很清楚,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工程师等等,康复医师专门接诊患者,每天进行查房、开立医嘱并监督协调康复师工作,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和做康复治疗,掌控好自己患者的康复进程,康复治疗师又有不同的团队组成,如作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传统康复师等;康复护士对病人进行常规和康复护理,康复工程师专门为患者制作康复所需的各种作假肢矫形的器具。每个团队各司其职,划分清楚。

长照机构团队则是医生、护士、治疗师、照护师、后勤,医生每天查房,处理老人的突发情况,管控老人的各种疾病,护士对长者进行一些常规护理,康复就是专门为老人进行康复评估与训练,定时组织老人们活动,我们的康复人员比较单一,就有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

照护师就是每天照顾长者生活起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帮助,后勤人员负责老人餐饮方面以及机构的一些其他日常问题。

长照机构就不像医院那样划分清楚,各司其职,我们不同团队需要相互介入,相互了解。

例如康复师就不是专门做康复,我们还需要去介入照护、后勤,帮助解决老人生活问题。

病患关系的差异,在两个不同的行业里,康复的对象也就不一样,在医院里,康复对象是各种病伤残的功能障碍的人群,长照机构基本上就是一些失能失智的长者,也有个别特殊的,那就另当别论了。既然接触对象不一样,我们与病人而言带表着不同的角色,在医院,康复治疗师于患者来讲就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没有其他特殊的。在长照机构,我们不会称他们为病人,而是称之"长者",我们对于长者而言,就不仅仅是一个康复师了,我们可能是他们的陪伴者、照护者、倾听者、甚至是家人的角色,我们需要付诸更多的情感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温暖。

康复目标的差异,对于老人家来讲,我们康复的目标就与医院同样区别了,医院这种阶段性的康复,面对的又是不同年龄、不同障碍人群,所以目标都是定在进步的基础上的,例如,短期目标就是恢复部分功能障碍,长期目标就是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长照的目标就是在长期性维持了。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是维持现有功能。

时间也是我们差异之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康复介入时间,另一个则是训练时间的长短。在医疗机构康复科与临床医生密切合作,病人生命平稳后康复师第一时间介入患者的康复,掌握康复的黄金时期,他们训练时间把握有度,长短适合、强度适中。长照机构的老人们基本上都是从医院出来后入住的,所以我们的康复介入滞后于医院,做康复时由于老人体力问题,需要随时停歇休息,所以康复总体时间较长,而强度较弱。

最后一个差异就是我们的训练内容,与医院多样而齐全的康复器材相比,我们的器材就简单了。我们基本上就是一张电动起立床和一张PT床及一些小的器材。对应的我们训练内容也比较简单,就拿一个下肢肌力训练来讲,医院里可能运用各种不同的仪器和方法来给患者锻炼,但在我们长照,基本上不用器材,可以带着老人做一些抵抗自身重力的下肢肌力训练,再强一点就是运用沙袋或者是弹力带增加一个阻力而已,上肢手功能训练我们就让老人捏泥人、打游戏、打乒乓球等,既可以锻炼手工能力,又可以训练认知还改善手眼协调。复杂的仪器和运动对于老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所以我们的内容简单但灵活,我们就是选择一些简单但有用有趣的东西来训练,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带着老人玩,让老人们玩得开心的同时达到康复效果。

第二个大方面就是工作内容的差异了,在医院康复治疗师就是一个康复治疗师,可能也涉及些许管理,但层面不深。但是,在长照就既是康复治疗师又是管理人了,需要真正学习一些管理的内容。这一块分为长照机构康复必须有管理,通过康复来解决其他团队的问题、康复管理的同时做到风险管理、以及沟通。

长照康复必须有管理,长照机构,一个老人入住,康复师需要评估出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得出老人基础情况,划出功能障碍程度,把这些结果给到其他团队,各个团队的评估在结合才能进行照护方案制定,老人的各种收费标准等才能出来。而且我们不同的团队面对长者,面对长者的所有方面,需要把这些问题统一在一个点上才能体现我们服务价值,才能把我们整个服务团队环环相扣,所以需要有人来把我们每个团队相互联系在一起,需要每个团队相互了解,相互帮助,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有管理的原因,只有管理才能让团队更好的合作。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康复来帮助其他团队解决难题,例如一位认知功能障碍的长者,他们常常因找不到厕所而随地大小便,或者乱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给我们的照护团队增添了很多困难同时也危害身体,我们通过给他认知训练,反复教他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的东西,在体现康复的同时减轻照护团队的困难。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康复的评估,得出长者的一些相关风险,再通过康复训练或者是指导照护师来降低风险。例如训练平衡可以降低跌倒风险,床上活动训练可以降低压疮风险,肌力训练可以减低肌肉萎缩的风险,吞咽功能训练可以降低呛咳风险,站立训练可以降低肺部感染风险等等。

在长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沟通。沟通是我们服务的前提,包括与长者、家属以及团队的沟通。长者作为服务对象,我们所提供的服务都是需要经长者同意的。家属就更为重要了,家属是我们服务的前提,如果在家属这一环节没有沟通好,没有家属的同意与配合,我们的服务是做不下去的。团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我们的后盾了。

举个例子,在康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位爷爷的鞋子不合适,我们检查了所有老人的鞋子,然后把问题抛出来,提出鞋子不合适给老人带来的危险,团队共同讨论后综合鞋子的安全性、舒适度、价格方面做了一个选鞋子的链接发给家属,并有专门人与家属沟通,建议家属配合我们给老人们换上更舒适的鞋,并告知各种风险,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家属给老人们换鞋,但是最终的由家属进行抉择,这就体现了我们沟通的重要性。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些长照康复与医疗康复的不同方面,其实这些差异就是因人而的表现,长照机构与医疗机构两个不同的行业,所面对的人不同,肯定就会出现方法上的差异,这是个必然的。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下一期继续与大家分享我们康复人如何在长照机构里做管理,谢谢大家。

本期分享嘉宾杨映菊简介:

杨映菊,毕业于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昆明市老年康复中心担任康复治疗师一职,日常工作时带领长者做不同康复训练,维持身体功能,组织活动并积极带动老人们参与。

昆明市老年康复服务中心简介:

昆明市老年康复服务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以老年康复和社区康复为服务内容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也是以长期照护服务为主的医养结合示范点。

主要利用康复医学的技术和优质的陪护收治生活无法自理、因疾病或者年龄导致功能减弱或者丧失、需要临终关怀老人,由康复治疗师、医生、护士、护理员等组成综合性的康复服务团队,以功能导向和生命品质为核心的理念,为他们提供养老及康复服务,开展长期照护研究。

经过几年实践,康复中心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发展模式,专家现场指导,团队持续学习等多种方式,锻炼了医康养护队伍,更新管理观念,已经初步形成系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

机构详情:昆明市老年康复中心新闻里长者之家

相关专题:昆明市老年康复服务中心康复实操系列

全部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 还没有安养帮账号,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